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梦”见徽州 “皖”美相遇 ——“2022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左右山水为精神,上下人文是气韵,大美黄山,是安徽的窗口,中国的名片,更是世界的家园。她如一块璞玉,掩藏在青山绿水中,沉淀于千年底蕴里,等待世界友人前来探寻。6月30日至7月2日,“2022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采访团来到安徽,走进黄山,深入歙县、黄山风景区、屯溪等地,以中外媒体独特视角和多元传播渠道,向全球讲述黄山的城市风情和安徽的徽风皖韵。

  人文徽州 沉浸其中

  来不及整理好大漠孤烟的壮美记忆,还未下车,采访团就被窗外的青砖黛瓦和秀美山川所吸引,合上电脑,拿出手机,开始进入“夏”一站的徽州梦境。

  在徽州历史博物馆,意大利自媒体人罗密欧对1400年前敦煌经卷真迹颇有兴趣,他说:“我要抄下卷名,回去再查下卷里讲了什么内容。”走出博物馆,他又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路人打听:“请问哪儿能拍到马头墙,我想做个短视频”……采访团的“徽州之梦”刚刚开始,对于徽州人文的追寻就难以暂停。

  中国文化离不开书画,书画离不开文房四宝。在老胡开文墨厂的制墨车间里,10位手艺人挥起铁锤,锤向木台,虽个个已是汗流浃背,但传来的声音却铿锵有力,节奏分明。像是在表示欢迎,又像是在催人奋进,他们似乎在传递一个声音,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的是包容开放,但也需要不忘初心。走进描金车间,俄罗斯籍视频博主环环在师傅的指导下手拿毛笔,沾点铜金,她录着视频说:“描金过程锻炼人的耐心,如果急躁,就容易出错。”随后,她在砚雕刻车间体验时寻问道:“这墨要研多久啊?”边上有人回答:“要2年。”环环吃了一惊后说:“没事儿,好事多磨。”一个成语,引得众人欢笑后纷纷向这位俄罗斯友人伸出大拇指,赞的不仅是她的中文功底,还有她的心态和和气。

  徽墨歙砚制作工艺的特点是慢工出细活,但采访团探访徽州之旅却是马不停蹄。在黄山城市展览馆,站在2.4米高的浮梁桥之上,720度全景视野让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街,古巷,古桥,古塔尽收眼底。罗密欧在互动体验区回答了关于“石敢当”的几个问题,埃及籍媒体人王慕林则在“梦想云”前许下未透露的神秘愿景。在徽菜博物馆,面对无声叙说的徽菜标本,讲解员介绍着名菜名典、餐桌文化、宴席文化,引得大家浓厚兴趣。在徽州,一盘臭鳜鱼、一杯毛峰茶、一段徽州剧,外加返程后捎走的几瓶徽州米酒和黄山烧饼,让数不尽的徽州人文记忆,未完待续。

  山水黄山 与美为伴

  “在画册中感受过黄山云海美丽后,我就有了一个梦,要去黄山看看。”朝鲜籍媒体人袁钟革一语道出大家此行的共同期待。或许一种来自中国北纬30度的独特魅力,早已向世界各地发出盛情邀请:欢迎来到安徽黄山,一起共览山川美景。

  7月1日上午,红日初升,激发出采访团每个人内心101度的登高热情。九点出发,采访团来到汤口,在这里乘云谷索道扶摇直上,沿北海,及光明顶。在玉屏宾馆休整后,大家继续向前。迎客松下,友人肩旁,所有人齐声喊出“中国有约,你好安徽”的口号,声音伴随定格下美好瞬间,与峻山、奇松、怪石、云海一起相互呼应。

  有了美景,怎不动情?行进间,不远处传来一段悠扬歌声:“唱山歌勒,这边唱来那边和。”原来正是罗密欧借着山洞里的回音录着视频,他说:“到黄山后才发现这里比想象中还要美丽壮观。”他引用了李白的诗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这三十二莲峰与天与云离得很近,像是一幅画。”阿塞拜疆的两位媒体人嘉沙和、嘉帆歌则不停地进行拍摄,在镜头里,山青水碧,日暖风轻是新闻的背景,而在黄山的视野里,八方宾客,置身仙境,就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卷。

  海拔1716米的玉屏楼网红阳台,在“左天都、右莲花”的绝佳位置,采访团驻足在此,赏盆景、忙拍照、品茶道、聊收获。文化、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行程让“诗和远方”助力活动“景”上添花。“刚走到始信峰,我就开始相信‘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一位来自中国日报的北京记者说道。“爬山需要选好路线,更要坚持走下去,最终总会看到美景。”越南籍媒体人杜有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魅力黄山 迎客天下

  “今日之黄山,是中国的黄山,更是世界的黄山!”在欢迎晚宴上,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向中外媒体朋友们表示欢迎。她介绍道,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同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的中国心”最深刻的烙印……1979年7月,邓小平登临黄山,发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黄山谈话”,掀开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四十多年来,黄山已从“中国旅游始发地”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北京冬奥“迎客松”焰火闪耀世界,大国外交“屯溪倡议”载入史册,与28个城市景区缔结友好,黄山正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

  “来之前,很多朋友让我一定要多拍视频,因为这里的发展非常快,等下次再来可能就不认识了。”埃及籍媒体人王慕林说,他在黄山,在安徽,随处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珍惜,或许安徽人最能理解“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含义。

  事实也确实如此,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的黄山在文化、生态、自然、旅游方面的优势价值正日益凸显。四年来,黄山市茶叶综合产值180亿元、比2017年增长36.4%,新增茶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总数占全省2/3,8家茶企入选中国茶企百强,茶叶出口额占全国11%、全省9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21年接待游客6316万人次、旅游收入536.8亿元,分别已恢复至2019年85%、81%。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2021全国研学旅行热门城市,西递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黟县、屯溪区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如今,黄山市正利用“黄山”“徽州”两大IP打造山水人文、创意创新、青春活力、开放枢纽、美丽幸福“五个之城”,以“绣花”的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五微”行动也在接续开展。黄山正努力成为全国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让山水更清澈、乡村更美丽、环境更整洁、百姓更富裕,让这里的所有人徜徉其中,感受宁静与美丽,来了就不想离开。

  神州泱泱,江淮莽莽,人文徽州、山水黄山只是现代黄山的一个缩影,更是美好安徽的一张写真,三日“皖”美之行很难将锦绣安徽一览无余。不如留下些许挂念,梦还未醒,缘还在续,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将始终欢迎八方宾客接续探寻。过去的安徽令人振奋,今天的安徽不容错过,未来的安徽更值得期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30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