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安徽:绿水青山看黄山

  2022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41周年。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植绿护绿共建宜居家园

  3月15日,市博村林场马鞍山营林区经果林基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市四套班子领导与机关部门干部等近80人三两组队,有的扶树、有的培土、有的整穴,在自然的和鸣中,齐心协力将一株株玉兰树、桂花树栽植到穴里,为大美黄山再添一抹抹新绿。

  一棵棵饱含生命力的树木,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深切的荫佑。它在呼吸间带来新鲜的氧气,在生长时带来丰收的希望,尤其那些伫立千百年的树,更于无声处见证一座城市的历史与变迁,给予无数人以归属感和温暖。

  2021年以来,黄山市把组织开展义务植树与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有机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有机结合,与森林城镇创建、森林村庄创建有机结合,精心部署,区(县)乡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2021年,各级党政领导参加植树活动百余次;市民通过植树、抚育管护、树木或绿地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活动,尽责率达到96.2%;新建各类“公仆林”“青年林”“巾帼林”“工会林”“国防林”“企业林”“志愿者林”等纪念林74个、面积6000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280万株,有力营造了全民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向绿而行守好生态屏障

  绿色是黄山最亮的底色。

  黄山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自然分布着700余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余种。全市林地面积12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82.9%,均居全省第一位,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以此涵养水源、绿化空气,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为守好生态资源家底,我市将生态廊道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作为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的突出抓手,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和区域协同,结合“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对新安江沿线两侧各1公里、5公里、15公里范围内以及流域范围内的宜林宜绿空间、森林和湿地资源、各类自然保护地等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划定宜林宜绿地段地块和面积,逐一上图和造册,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在建基地、改林相、抓项目、抓管理等方面明确任务、逐一落实。

  据自查验收统计,2021年,全市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共完成1130723亩,其中增绿扩量14280亩,封山育林77002亩;退化林修复73428亩;森林抚育966013亩。

  “今年我市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任务为106.77万亩;创建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23个,目前,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位,整地造林工作已全面展开。”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负责人吴永辉说。

  价值转化打开绿色账本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植绿时。歙县亚华家庭农场内,一车香榧树苗刚停下,村民们纷纷上前,肩挑背驮,运苗上山,栽植苗木。

  2021年以来,歙县根据农民的意愿,以长防林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油茶、香榧作为造林的重点树种。农场负责人汪亚华告诉记者,香榧产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加上县里香榧产业的扶持政策,让他坚定了打造香榧种植基地的决心,截至目前,农场已带领周边村民联合种植香榧80余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黄山发展的优势所在,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能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龙头企业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加快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等新业态,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攀升。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在歙县歙西国有林场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经核证,该碳汇造林项目碳汇量为15058吨,首批555.2吨以50元/吨的价格被2021年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承办方竞得,让黄山的绿水青山有了实实在在的“身价”,迈出了碳汇林业坚实一步,进一步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放眼今之黄山,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正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汩汩源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