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盐城市滨海县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

  5月15日上午,数百名跑友齐聚盐城滨海港月亮湾景区,用脚步追忆红色足迹,丈量这片激情的热土。据悉,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盐城市滨海县举办了“重走宋公堤 红色打卡行”党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暨公益跑活动。同时,为了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该县还举办了宋公堤主题座谈会、宋公堤主题书画展等系列活动。

0e0be6c98a6bef859a4cc34b5f59619.jpg

  宋公堤,作家阿英笔下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北人民“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开始,也是新四军在最困难时期造福人民的历史见证,筑起的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坚不可摧的桥梁。80年斗转星移,宋公堤岿然而立,护佑着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

  每闻潮声思宋公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先民傍海而居,千百年来,沿海人民饱受海啸之苦。首轮《阜宁县志》记载了1939年8月底,黄海沿岸地区遭罕见海潮侵袭时的情景:“苏北沿海数百里,纵深尽成泽国……光是阜宁一县,死亡人口就达一万余众。”1940年春,海啸复来,数万人丧生。

微信图片_20210517155714.jpg

  1940年10月,宋乃德兼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宋乃德组织当地军民,经过77天的艰苦奋战,修筑了全长45公里,底宽21米,高7.8米的防海长堤,为感谢新四军和宋县长的恩德,人们把这道海堤誉为“宋公堤”。

  改水治土、种粮、植棉、办盐场……有了宋公堤,沿海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有了保障,百姓从此兴垦种植、安居乐业。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在苏北沿海一带,这样一首民谣渐渐流传开来。

  1998年,滨海开始海堤达标工程。新修的达标海堤经受住了台风和大潮的多次袭击,抑制了海岸蚀退。原来的宋公堤,部分成为达标海堤,仍承担着捍海的重担;部分离海岸线较远,则加高加宽变成沿海公路。保存最完整的,是滨淮镇玉华村和滨海港经济区翻身河村一段。这段宋公堤和达标海堤形成一个三角形。远处,达标海堤挡住了滔滔海浪;新老海堤之间,盐碱地变成水产品养殖地;宋公堤内,则是万家灯火。

  传承滨海红色基因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在随后举办的“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座谈会”上,滨海县县长吴启标在讲话中说,“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革命信仰,永远铭记“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406ee6f7a40b6600bcd18c388452ff.jpg

  当天下午,“纪念黄海丰碑——宋公堤修筑八十周年艺术作品展”开幕。在滨海县湖海艺术馆内,展出了与宋公堤有关的书画作品。“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作为滨海人我感触很深。”前来观展的市民说道,他从小就听父辈们说起宋公堤,现在他也会把宋公堤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我们一定要把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故道悠悠,海浪激荡。八十年过去,盐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咸潮不再到阜东,当年的盐碱滩已是工厂林立,交通便捷,生态优良,风光无限,成为滨海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宋公堤不仅筑在海岸线上,也筑在盐阜人民的心中。近年来,滨海县全面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系统总结红色文化特征,将“红色滨海”内核提炼为“正红故里,宋堤丰碑,红色堡垒”,努力擦亮宋公堤这张“红色名片”。

1a329a1e0d7c388302d711a14ebbb04.jpg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县副县长侯德志也作为跑友加入了本次活动。赛后他兴奋地说,“一路心潮澎湃,思绪飞扬。经过县政府重建的宋公纪念亭,看到书法家李敦甫和管峻题写纪念碑和匾额,脑海中仿佛回想到了80年前的壮阔场景。”

  据悉,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当年参与修筑的革命后代亲属共同重温打卡宋公堤,缅怀革命先辈,追忆80年前先辈们的峥嵘岁月。(魏国家/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916
收藏
分享